文娱
-
愿望成真,总有代价──那些戴着不同手套的“猴掌”
如果你已经看了前阵子上映的电影《神奇女侠1984》(Wonder Woman 1984),便会知道这是一部深受经典短篇小说《猴掌》(The Monkey's Paw)影响的作品,甚至就连剧情中的台词,也曾屡…
-
因为对自己感到失望,我们用尽一切方法挡下他人的善意
有一天晚上,我来到某种“状态”;我的情绪在撒野,我的内分泌进入戏剧性的混乱,我那任性的三岁女儿像马戏团团长一样,操纵着我的自虐。经过整整一个小时的“人质谈…
-
真正可怕的,是把世界逼你说出口的话,当成自己的意志
《地球星人》是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2018年的作品。明明拥有疗愈的封面、可爱的书名,为什么不少读者在剧透后选择放弃此书?这本书的结局真的那么糟糕?
原生家庭中的“他者&… -
我发现需要做很多功课才能让母女找到共同话题
一位妈妈的故事
得知自己即将成为人母的那一刻,我对当下情景记得非常清楚。我泪流满面,当时我自己的母亲也在场,我告诉她:“我要当女儿这辈子最好的朋友!”十多年后的… -
为了《海底总动员》学会浮潜、《料理鼠王》品尝米其林,皮克斯用亲身体验打造最佳动画
“人类的感知会受到身体的限制,我们只能透过互动学习如何感知实际的物体。我们必须先了解现实。”──丹尼斯.施莱谢尔(Dennis Schleicher)、彼得.琼斯(Peter Jones)与欧…
-
顶尖国际象棋士看到的不是棋子,是一条快速修正的致胜棋路
记忆如何造就专家的感知力?经典实例来自一种似乎和直觉沾不上边的技艺:国际象棋。事实上,从15 世纪发明国际象棋以来,这种游戏就被视为认知能力的极致考验。1920 年代,一群苏联科…
-
谁不是一边内心崩溃,一边卯足劲前行
有一年,我在上海,加班后已经很晚,还好赶上了末班地铁。车厢里人不多,三三两两地分散坐着。我也找到一个位置坐下,看了一会手机里的工作群汇总资讯。一阵困意袭来,我靠着椅背想闭上…
-
将近五十年前出版的科幻小说,至今仍引人入胜
这几年,科幻作品几乎是青少年小说的“显学”──这一代电子产品喂养长大的小孩爱看科幻作品,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了!不过,一部已经出版了将近五十年的科幻作品,直至现在…
-
面对气噗噗的自己,要像陪伴一个哭闹不休的孩子
如果遇见内心的小孩,别骂他了, 拍拍他、抱抱他,告诉他:“你做得很好了。”
虽然写了许多和情绪相关的文章,但每逢有人问,气噗噗时是不是要转移注意力?我都没办法很干脆… -
我从未细想母亲曾是少女,几乎忘了她也曾是谁的孩子
我一点也不了解母亲这个人。
比方母亲说自己以前是“做田人”。说自己做小姐的时候读很多诗词,却会念着我课本上那首诗,羞赧地问我念得标不标准,并因此换来对其口音… -
我们得当大人却不知从何当起,这件事吓死人地容易搞砸
一桩银行抢案。一场人质大戏。正要冲进公寓的警察挤满楼梯间。要走到这一步很容易,比你想像的容易多了。只需要一个非常,非常馊的点子。
这个故事与很多事有关,但大部分是有关… -
厌恶手冢治虫的宫崎骏,吉卜力铁三角逐渐成形
宫崎骏在东映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二,一是结识一九三五年出生、大他六岁的前辈高勋畑。高畑勋的绰号是阿朴,因为他总是最晚来上班,然后赶紧大口大口(パクパク音似帕朴帕朴)地吃面包而…
-
魔手少女、金色怪物、群贼、乱世与人心的阴阳交界
长篇小说开头太重要,有的开不好,闷,读几页便放弃了,有的吸引你一路读下去,欲罢不能。恒川光太郎《金色大人》,一开始便让我好奇,想知道然后呢?然后,一部厚厚的小说便读完了。
喜欢《… -
自我疼惜的力量汹涌而温柔,但首先我们得让独处聚焦
杰克.康菲尔德(Jack Kornfield)是美国最知名的佛僧与禅修老师之一。我在十六年前到他在加州伍德艾卡(Woodacre)创立的灵岩冥想中心(Spirit Rock)上课时,从他那里得知自我疼惜的概念…
-
我难以理解人类,观察蛋白质后,对“如何当人”有了头绪
正如身为人类的我们一样,某种程度而言,蛋白质的命运在创造之初就已经编码了,而正如我们成长时会适应、会改变(是遗传学与教养的产物),蛋白质也会适应现状而变化。蛋白质折叠与人类…
-
位于社交最内圈的挚友或伴侣,激起的羁绊让我们更健康
英国演化心理学家罗宾.邓巴(Robin Dunbar)发现,人类对不同类型友谊的需求程度,相似度极高。假设你位于社交圈的中心位置,然后想像一个由中央靶心向外画出的三个同心圆,分别为内圈、…
-
原先我以为,菲律宾有很多女生叫玛莉亚
在刻板印象里,一提到菲律宾帮佣,大家往往立即闪过“玛莉亚”这个名字。
原先我猜想,可能菲律宾真的很多人叫做玛莉亚,就像在中国叫声怡君同时有五百人回头一样,事实证… -
这些阅读,帮大家撑过全球大疫的这一年
疫情肆虐,各式防疫措施下,习以为常的生活被迫改变,这番场景,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科幻小说的描述之中。“作为科幻小说的爱好者、作家、编辑和讲师,类似场景无疑已出现在我脑海…
-
以为家里只有你?不,还有二十万个看不见的室友⋯⋯
很多恐怖片都爱这样拍:一群阿宅有意无意来到荒郊野岭的一幢布满了蜘蛛丝的大屋里,里头还有鼠辈和小强轰趴玩乐,然后各种不知明的恐怖生物或非生物在那里把他们一路胡搞瞎搞⋯⋯…
-
除了爱吃重口味料理,京都人对面包更是情有独钟
拉面、饺子,已为大家介绍了京都人的饮食生活,也了解他们其实爱吃重口味的料理,但,还有另一个需要向大家介绍的饮食习惯。
与“和风”的印象相去甚远,京都其实是全国名…